建筑工程-杀死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 发布日期: 发布人: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截至6月18日11时,地震已造成宜宾市和乐山市8县(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其中宜宾长宁县9人、珙县3人

  因灾伤病135人,紧急转移安置4496人(其中集中安置4305人,分散安置191人);倒塌房屋72户73间,严重损坏房屋12户19间,一般损坏房屋6424户781间;直接经济损失1081.8万元。

  今早也公布了12位遇难者名单,公布遇难者名单,除了带给世人仪式感,更让人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名字都是有温度的,对应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当生命遭遇灾难戛然而止,生者痛何如哉?“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无需嗟叹,更坚强而有尊严地活下去,就是对遇难者的最好慰藉。愿逝者安息!

  据住建部官网消息,接到地震有关情况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地震Ⅲ级应急响应,指导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迅速启动地震应急Ⅲ级响应。全天候值守,加强与受灾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联系,实时了解情况;做好震后建筑安全应急评估、抢险抢修、供水保障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及灾区需要及时提供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此外,与应急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按要求开展抗震救灾相关工作。

  然而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唯一能做的仿佛只有如何逃生,地震前定期演练,地震时逃生的需要注意的几点,来不及逃避时躲在哪里最安全,地震后该如何撤离、如何自救等等。

  然而无论我们事前演练的多么熟练,总也避免不了灾难的发生,网络上经常流行一句话“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不无道理,面对突发的地震,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确实很难跑。

  对于对于防震抗震,毫无疑问,地处大陆交界板块的日本做的最好,他们深知地震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建筑物的倒塌才是导致大量伤亡的直接原因,所以日本的建筑物抗震性都十分的强大。

  日本是有名的地震国,学过地理的同学都知道,其位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交界处活动频繁,易频发地震,所以日本的地震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地震频发的日本,却被公认为世界抗震强国。在历次强震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多数坚挺不倒的高层建筑物以顽强的“不死鸟”形象屹立。

  在日本,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已经提高为,经得起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倒塌。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有效期超过100年!

  目前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为3类。一是耐震结构、二是制震结构、三是免震结构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开始,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体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日本建筑多数采取钢性结构,这样摇动大幅度的降低。例如,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钢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抵抗震动的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子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

  黑丝橡胶既能保护木材不受潮,也能在地震中起到缓冲的作用。他们是这样连接的:

  近年来,我国建筑抗震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各类新技术和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如抗震控裂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抗震桩等。

  住建部对高性能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制品的大力推广,也对建筑抗震能力提供了保障。但和日本相比,我国在建筑的抗震能力上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虽然建筑是导致伤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也不要疏忽了政府向民众分发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举行防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和避难屋所在地等知识的重要性。

  一些小学还是要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若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社会上也应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地方应有专门的地震防灾中心,主要向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普及地震相关常识,并由专业技术人员传授正确的急救和自救方法。

  公民自救是一门学问,从小学时代就开始培养这种危机意识。如果真的出现地震,人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自己,然后再去救自己的家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