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诗级灾难!1986切尔诺贝利核泄露28名消防员当场离世

  除了谴责、抗议、恐慌、担忧外,大家也好奇,为什么1986年,号称人类史诗级灾难,差点毁灭地球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就没有核污水产生呢?当年切尔诺贝利事件又有多惊险?

  1973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乌克兰中部建立了,随之建立的还有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的发电职能很重要,乌克兰诸多城市,包括基辅,都需要它来供电。

  在这里就需要科普一下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了。核电站是依靠核裂变链式反应原理来发电。在核反应堆中,会有铀235构成的燃料棒与中子进行反应。由于中子释放速度较快,使得燃料棒无法完全吸收,反应堆中还会放有石墨来减速中子,来保证核反应更有效地发生。

  反应过程会放出大量热量,而与此同时,冷水会通过水泵不断注入反应堆,吸收反应产生的热量后变成蒸汽排出去,来推动涡轮机发电。核裂变反应是十分剧烈的,能量释放也很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反应堆会有一些控制棒。

  这样一套反应设施非常齐全,但却隐藏着一个隐患。在核反应结束后,反应堆里依然会有大量余热,必须持续注入冷水散热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堆芯不被熔毁。

  但如果这时水泵意外断电了,供水停止,核电站至少要用1分钟才能启动备用发电机注水,这一分钟的间歇就很可能会引起堆芯熔毁。因此,核电站一直尝试给反应堆做断电保护测试,即测试反应堆在水轮机断电后,是否能利用涡轮机的惯性来转动水泵,为自己供水一分钟。

  这样的试验在之前做了三次,但都失败了。于是,核电站决定在1986年4月25日白天进行第四次实验。但不巧的是,那一天给基辅供电的一个电站出了故障。为保证基辅用电,核电站不得不将实验推迟到26日夜里。这一推迟看起来无足轻重,实际上为实验埋下了祸根。在白天,大量优秀的工程师都在上班,然而到了夜里,操作人员就换成了值夜班的年轻工程师,他们的熟练程度显然远不及值白班的同事们。

  此外,为了做试验,核电站的功率已经下降到了正常时期的一半,这就产生了一种干扰现象,叫作反应堆中毒。核反应时,会产生一种叫氙135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吸收中子,干扰反应。

  如果功率较大的线就不会对反应产生阻碍。但这时功率已经降到很低了,中子产生速度没有氙135快,因而反应就停滞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功率的逐步降低,已经下降到正常功率的1%左右。

  如此低的功率显然是没办法再做试验了。依规定,应该立即宣布测试失败,并且关停该反应堆直至氙135全部衰变。但时任代理总工程师的迪亚特洛夫并不甘心失败。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求操作员将211根控制棒拔出205根,用这种方式来加剧反应速率,去掉氙135对反应的毒化。

  但问题是,安全规章上要求必须至少保留30根控制棒,现在却只剩下了6根,这很可能使核电站陷入巨大的危险中。但在当时的苏联,尽管核工业非常发达,有关核安全的法律和法规并不健全,而核电站的所谓条规也没有太高的强制性,某个领导的决定就可以轻易地越过规章。

  迪亚特洛夫决心已下,为了继续试验,他特意要求关闭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这样就不会触发系统的紧急制动装置。他希望能够通过回升功率,来接着来进行断电保护的试验。

  迪亚特洛夫在进行一场豪赌。如果出现一点意外,核裂变反应可能就会剧烈到无法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怕什么就来什么。26日凌晨1点23分04秒,断电试验开始。由于拔出的控制棒过多,试验开始后反应猛烈加剧,反应堆温度急剧上升,功率开始一路飙升,很快超过了安全值,警报器嗡嗡作响。但迪亚特洛夫依然下令继续试验。到26日凌晨1点23分40秒时,功率已经激增到了原有设定的十倍,如果再上升,就很可能要爆炸了。操作人员意识到事态不对,迅速按下了紧急停机按钮。被拔出的205根控制棒随即落下,准备插入反应堆中,强行终止试验。

  本来大家以为,控制棒落下,危机就结束了,但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每个控制棒的底部都带有一块用来促进反应的石墨。本来这个设计是为了在控制棒拔出时加快反应,但却使得控制棒去时,最先接触到反应堆的是石墨,这样一来核反应就变得更剧烈,持续增长的高温使反应堆发生了扭曲形变,堵住了控制棒向下插的空隙,控制棒只插入了三分之一就被卡住了,无法达到阻断试验的效果。最后的补救失败了。

  7秒后,持续上升到2000度的高温终于将堆芯熔毁了,热量开始急剧向外释放,猛烈的蒸汽爆炸瞬间将重达1400吨的反应堆顶盖抛向高空,紧接着反应堆里的物质也被这巨大的动能喷上云霄,汹涌的热流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后立即爆燃,火苗窜上空中达200英尺。

  熊熊燃烧的烈火刹那间就吞没了周围的一切设施,倒塌的设备不断地向外喷射着电火花,惨烈的现场直如人间炼狱。在核反应堆的正中,一束幽蓝色的光芒直冲入云层上千米,携带着8吨多重的高放射性的反应物碎屑,在空中四散飞溅,剧烈的核辐射将云层都染成了赤红色,这些被核辐射污染的云朵,将在未来数周甚至数月间随风飘走,把污染带到整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再覆盖到波罗的海,一路向西直至整个欧洲。

  这次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究竟有多可怕呢?爆炸产生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广岛的400倍。正常辐射值大概在0.01-0.02每小时毫伦琴,核电站的警戒值是20毫伦琴左右,而爆炸后的普里皮亚季市中午辐射值已高达0.2伦琴,是正常辐射的15000倍,是警戒值的10倍!到了晚上,市里的辐射已达到正常值的60万倍。

  人受到这种核辐射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体的DNA与蛋白质会受到损伤,细胞会大量病变,轻者会产生头晕、呕吐、腹泻、皮肤灼伤等症状,严重的,人体细胞会癌变,引发白血病、皮肤癌、胎儿畸形等不治之症。在这种强辐射暴露一小时,皮肤就会迅速溃烂出血,人体组织全部损坏,五脏六腑腐烂成碎片,从嘴里涌出来,而人就在糜烂中痛苦地死去。

  这样的可怕后果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爆炸发生4分钟后,消防员赶来了。这些消防员并未被告知核泄漏的事,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因此没有穿戴任何防辐射的衣服。很快,就陆续有消防员感到恶心和腹泻,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

  当天晚上,就有两名消防员丧生,接下来他们被送往莫斯科隔离治疗,但依然有28人相继离世。因他们身上有强烈的核辐射,家属被拒绝前往探视,这些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孤独地消失在了切尔诺贝利的核灾难中。

  第二天早上,一位坐着直升机的摄影师来到事故现场,想要拍摄几张照片,但由于强烈的核辐射,相机零件已经被烧毁了,洗出来的照片也带有大量的白色斑点。按理说,核辐射如此严重,当地政府应该立即将事情上报中央,并且马上疏散附近居民。

  但奇怪的是,事故发生6小时后,当局竟然毫无作为。新闻媒体、政府通告都丝毫未提及这次灾难,大部分人还都被蒙在鼓里,甚至连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只是在次日早上9点接到能源部长的报告说核电站发生了火灾,据他本人回忆说,递上来的报告根本就没有爆炸等字眼。如此糟糕的信息透明度和低效的应急系统,使得当地居民失去了最宝贵的逃生机会。普里皮亚季市的居民依然像往常一样在街道漫步,小孩子也在外面玩耍,学校照常上课,还有的地方在举行集体婚礼,人们的生活一如既往。他们只是听说核电站夜里发生了火灾,但谁也不知道核辐射已经侵蚀了他们的身体。

  与此同时,远在1100公里外的瑞典福斯马克核电站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放射粒子沾在了他们的衣服上。为此,瑞典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询问苏联,但却没有正真获得任何答复。

  不过这次瑞典政府的提醒,倒使当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普里皮亚季市陆续出现了戴着面具的士兵,大批的军车和直升飞机开往切尔诺贝利。疏散居民的工作,在爆炸30小时后终于开始了。市民们只有3小时收拾行李,每个儿童被允许携带一件玩具。但即使到了这时,市民们依然不知道核电站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对已遭受的核辐射一无所知,政府仍试图隐瞒真相。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核污染物随风扩散到了欧洲各地,不光是瑞典,英国、意大利等国也都检测到了过量的放射性物质。西方政府和媒体也纷纷质疑,是不是苏联的核电站出问题了。迫于外界的压力,4月2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对外公布这一消息。会议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一派觉得应对外据实公布灾难经过以及污染物剂量,提醒各国加强防备,但另一派认为,说出真相就给了西方媒体抹黑和诋毁苏联的机会,尤其当时是冷战时期,苏联不能丧失国际形象。一番争辩之后,最终会议决定,以美国通报核泄漏的标准来对外公布,即只向外界透露三分之一的信息。于是,在晚上9点钟,苏联的新闻节目在最后阶段用了14秒播报了下面一条简讯: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意外,当局已经采取行动处理问题,并为受灾者提供救援。政府已成立调查委员会。”

  这个表述含糊不清,对于较为重要的细节如爆炸、放射性物质、个人保护措施等只字不提,典型地打官腔说套线日,《消息报》又刊登了一条报道,内容也是说核电站出现事故,目前正在救援云云。政府的含糊其辞,隐瞒不报,对于生活在辐射圈内的群众将是一场大灾。

  尽管普里皮亚季的人被疏散了,但此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却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已置身于核污染中。5月1日,基辅照例举行了庆祝劳动节的,大批的群众走向街头,暴露在了八倍于正常值的辐射之中。而极为讽刺的是,已得知核泄漏消息的乌克兰领导人们,早就偷偷把自己的家人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除了息外,苏联的救援也颇为不力。虽然大批的专家和军方高层来到了普里皮亚季,但他们显然也对灾难的严重性缺乏认知。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到了5、6月份,也许核电站的其他反应堆就能重新启用了,而实际上,直至30多年后的今天,核反应堆附近的辐射依然远超安全值。居民的救援与疏散更是搞得一团糟。

  离得最近的普里皮亚季是30小时后撤离的。而直到5月2日,灾难发生了一周后,核电站附近10公里的居民才开始撤离,到4日,方圆30公里的人接到了撤离令,这个范围直到今天依然是危险禁区,而那些被蒙蔽的人们竟然在这个死亡禁区里生活了一个多星期。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据后来的统计,生活在强污染区域的人的癌症发病率以及胎儿畸形率,是其他区域同比的9倍!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儿童身患残疾,无数的生命悄然消失,切尔诺贝利像噩梦一般,缠绕着这些受害者们。

  苏联政府给人民一个说法了吗?并没有。苏联随后的调查也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第一波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操作失误。这个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苏联随即开始了第二波调查,结果说是反应堆的设计存在漏洞。每一波的调查人员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游说,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不过,比起调查真相,政府似乎更热衷于推卸责任。苏联解体后,新乌克兰政府解密了一批档案,宣称是当年苏共中央下令对外封锁的消息,而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却反驳说是乌克兰政府对他隐瞒不报。双方就这样的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可谁也没有把目光投给那些最需要被关注,被关怀的人们。

  到了今天,再去追究谁的责任已经毫无意义。回首切尔诺贝利事件,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前苏联的太多制度上的漏洞。冷战时期的核扩张与竞赛并没有与核的安全法律意识相同步。盲目地提高指标带来的恶果就是存在巨大隐患的设计与忽视安全的一次次违规操作。其实早在切尔诺贝利之前,苏联其他核电站也出现过泄漏,但因为危害不大,就没有引起任何重视,因而整个体系也没有更改。在如此缺乏安全性的系统下,出事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比起核系统的缺陷,政府的撒谎与推诿更加令人愤怒。各个部门之间消息不透明,上下级之间责任不明确,出了事情想要一味地掩盖,以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恶性特征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苏联僵化的官僚体制之中。官员们只想着能够相安无事,妄想着通过隐瞒来保全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所谓的苏联国际形象,全然不顾身处灾区的群众死活。于是,从上到下,消息封锁、档案加密、对外敷衍,苏联整个官僚体系默契地用他们最熟知的方式来处理这一场灾难,而这些人的不作为,导致了切尔诺贝利从一个意外事故演变为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就像《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所说的:“某一些程度上,切尔诺贝利是偶然发生的,但又是裙带关系、懒惰以及漠视民众的必然产物。”

  尽管苏联政府刻意隐瞒消息,但他们却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这场灾难。由于前期的耽搁,熊熊燃烧的大火并未被扑灭,而更为严重的是,第一时间赶来灭火的消防员在反应堆的地下灌满了水。想象一下,一旦反应堆的高温将炉底彻底熔透,上万吨的冷水在接触到2000度熔岩时会发生啥呢?水会瞬间汽化成蒸汽,在地下封闭空间内释放恐怖的巨大能量,引发可怕的二次爆炸,整个核电站连同地表都会被冲击波掀到空中。这爆炸的威力相当于近百颗广岛,届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城市将在刹那间灰飞烟灭。二次爆炸产生的连锁反应更是难以估计,那时只怕世界末日也为之不远了。

  要想解决切尔诺贝利的问题,首先必须把4号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因为大火如果持续蔓延,将会导致其他几个反应堆的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而反应炉内,链式反应还在继续,热量仍在攀升。想要彻底灭火,只有中止核裂变反应。苏联高层想了一个办法,动用直升机空投沙袋和中和反应的硼酸。当时苏联正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但苏军仍从前线调回大批的直升机和优秀飞行员,还特意召回了驻阿富汗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坐镇切尔诺贝利救灾总指挥。将军奋勇,三军用命。一场苏联乃至人类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大救援行动就此开始了!